蟑螂的医学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。它们携带能致病的细1菌,病毒,原虫,真1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,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。
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1菌,重要的如引起麻1风的麻1风分支杆1菌,引起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1菌,引起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1菌,引起疮疥的金黄色葡萄1球菌,引起尿1道感1染的绿脓杆1菌,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1染的大肠杆1菌,引起肠道病和胃1炎的多种沙门氏如乙型伤1寒沙门氏菌,伤1寒沙门氏菌等。此外,蟑螂尚可携带引起食物1中1毒1的多种致病菌,除了上述的绿脓杆1菌,大肠杆1菌外,还有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1菌,粪链球菌等。一、蟑螂的生态习性蟑螂是渐变1态的昆虫,整个生活史包括卵、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。
实验研究已确定,蟑螂能携带,保持并排出病毒,包括柯萨奇病毒,脊髓灰质炎病毒等。有人在南京从医院病房,食堂,旅店,酱品厂和居民厨房采得地38只蟑螂中,分离出病毒83株之多,其中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8株。有人认为蟑螂或可传播肝1炎病毒。蟑螂可携带真1菌。虽然蟑螂携带多种病原体,但一般认为病原体在它们体内不能繁殖,属于机械性传播媒介。我国在江苏南京和南通,也曾在室内捕获的蟑螂中分离出多种真1菌,包括大量黄曲1霉菌。
蟑螂俗称偷油婆、油虫、茶婆子等,在昆虫中是古老的种类之一,早在3亿多年前,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。已知种类达5000余种,在我们临沂地区常见的为德国小蠊。
由于蟑螂的适应性强,早已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商船、货物等,被带到南美、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,以后逐步扩散,传入温带地区,甚至到达北方寒冷地区,现在已经遍布全世界,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。
一、蟑螂的生态习性
蟑螂是渐变1态的昆虫,整个生活史包括卵、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。蟑螂的适应性强,繁殖能力强。蟑螂成虫在羽1化后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,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,雌虫仅交配一次或二次,一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。
雌虫将卵产在特殊的胶质囊内,形成卵鞘(卵荚)。卵鞘由雌虫的分泌物生成,外壳光滑,质地较坚硬,具有防水功能,可保护其内部胚胎的发育。2、利用蟑螂爱钻缝隙的习性,用一个纸盒,盖上开有一些缝隙,盒内涂上粘胶,撒些新鲜面包屑,让蟑螂钻进去偷吃而被粘住。卵鞘的形状、雌虫一生所产卵鞘的数量以及其中含卵数,都因种类不同而异,就是同一种蟑螂也可能因环境条件和营养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低风险创业项目代理商的天敌消杀于2025/4/10 21:10:47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qingdao.mf1288.com/tiandixiaosha-2854682811.html